三月初。
江淼一家人在西南各地转了一圈,再次返回了汕美马宫镇总部。
由于他已经解决了水稻的枯叶病抗性问题,培育出五个全新的水稻品种。
另外在他指导下,北方地区的几个育种实验室,也在小麦、高粱、小米和玉米等禾本科粮食作物的新品种研发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虽然进度比不上他亲自出手,但估计未来一年内,也可以拿出适合推广的新品种。
因此江淼便没有继续投入禾本科粮食作物的育种研究,毕竟有了保底的新品种水稻,加上小麦有非常多替代品,不需要太着急,他就将新品种小麦、玉米的研发工作,全部交给了公司的其他研究员。
他回到总部之后,开启了去年搁置的一个科研项目:无排异器官。
之所以研究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方便器官移植,特别是移植人造器官方面。
目前器官移植技术的主要缺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
自然人器官供体有限。
克隆器官技术不成熟。
机器器官无法百分百模拟生物器官。
各种可移植器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异性。
江淼比较看好克隆器官技术的发展方向,毕竟自然人每年可以供应的器官有限,而且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机器器官虽然可以大规模生产,但其功能难以百分百模仿天然器官,没有办法完全取代天然器官在人体的作用。
克隆器官既可以大规模生产,又可以复刻天然器官的功能,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唯一的麻烦,就是身体对于外源器官的排异反应。
为什么很多癌症晚期患者,医院其实是不建议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
答案就在于外源性器官移植之后,人体必然会出现排异反应,需要吃抗排异药物,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让移植的器官可以在身体内部存活下来。
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漏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