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豆沙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推文君tuiwenj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妃与夫人们一时也没了主意,只能枯坐着,等待着太极殿的消息。

顾明珠看着悲伤的顾明,轻叹口气,唤过了一直跟在太后身边伺候的大宫婢嫣红来问话:“我刚回宫,许多事还不知道,怎么不见徐司言在太后身边伺候了?”

嫣红听到顾明珠提起徐司言,一时心绪起伏,红了眼眶哽咽起来:“徐司言她……”

徐司言死了。

太后被软禁在嘉寿殿里,虽然郑、卢两家不敢刻意苛待,但这些年来畏惧太后权势却深怀怨怼的人却不在少数,宫中已经大乱,送来的吃食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徐司言不敢大意,都是让宫婢一一尝过了才敢给太后,有她在太后尚能安然无虞。

只是过了没几日的一个清晨,徐司言失了踪,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她也没有留下任何一点交代,就那样悄无声息地不见了,太后命人在殿前殿后找了许久也不见她,而嘉寿殿又被重重把守,她根本无法悄悄离开。

有人盛传她是背着太后投靠了叛军,又有人说她是私下贿赂了守兵逃出宫去了,只是没人想到最后是在嘉寿殿后殿的八角井里发现了她,她早已香消殒。

没有了徐司言在身边,太后身边的人与事都乱了,直到显王妃顾明来了才有了人打点,可是徐司言却只能被草草掩埋在了嘉寿殿后殿的花圃之中。

顾明珠愣愣坐在榻席上,许久都开不了口,眼前恍然都是徐司言的模样,沉默立在太后身边,冷冽处置宫中事务,在凌霄阁花架下与她感叹宫中恩情浅薄,在陈留王叛军打破宫城之时,以瘦弱的身躯与她一起挡在太后跟前,桩桩件件恍若在昨天,她还曾想过,这样剔透聪颖的人儿会是谁的福气,却没想到……

她闭了眼,微微点头,脸上却是有了苦涩的笑容:“她就这样走了……”

顾明听闻了徐司言的死讯,眼泪再落下来,顾明月死了,徐司言也死了,陈留王死了,皇后也死了,圣人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几经变故,这太极宫何处不是鲜血染地,冤魂无数,没人知道何时才是拨云见日之时。

这样凝滞的气氛不知道坚持了多久,才听宫婢来报:“朝会散了。”

顾明珠等人心头都是一紧,忙起身来出了殿去,只见正殿那边已经三三两两有朝臣出来,只是他们的脸上并没有大劫过后安心的神情,更多的还是凝重,更有不少老臣脸色愤懑,偏偏望着殿外明甲仗剑的兵士不敢多言,只能愤然拂袖而去。

女眷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也知道在这里是不好多问的,只能互相草草道了别,各自匆忙赶着出宫去。

顾明珠与顾明姐妹二人不同那些亲王妃,她们在殿外的回廊上停住了步子,远远看着正殿那边,心里都有些疑惑。

小宫婢前来行礼:“郡主,王妃,太后娘娘请二位入殿去。”

姐妹二人进了殿,正瞧见崔丞、崔临与李密,还有几位太后最为亲信的臣工都在,顾明珠不由地心里沉了沉,与顾明行礼拜下。

太后坐在高高的榻席上,一身素淡的衣裙,头上也不过是戴着几支白凤钗,脸上倦意浓浓,见了她们过来,一直紧绷着的脸上才有了些笑容,招手让她们过来:“到我跟前坐下。”

待到顾明珠二人坐下,太后才抬头看向那几个:“朝上的事你们怎么看?”

崔丞与崔临都没有开口,显王李密抬头看了一眼母亲,神色复杂又垂下头去,一副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是那几位跟随太后多年的老臣开了口:“臣等以为,贤王殿下所犯之罪乃是谋逆,若以国法论,自然当是严惩不贷,只是贤王早先已患失魂之症,神志不清,念及于此或许……”

太后脸色又冷了下来,打断他们的话:“李裕之罪自有大理寺与三司判定,我便是太后也不会插手,我是问国储之事!”

老臣们一时也哑然,不安地彼此互望,不知道该怎么说。

太后抬头叹息一声:“方才我已经让太医署再去为圣人诊脉,脉象已是岌岌可危,怕是就在今明两日了,若是还不能定下大事,这场大乱便不会有终止之日。”

老臣们揣度低声议论着:“显王殿下年轻有为……”

话还未说完,李密与顾明脸色都是一变,李密更是慌忙起身拜伏在地:“儿臣愚钝无用,先前为郑、袁两家利用,险些惹来亡国灭族的滔天大祸,母后不怪罪已是宽容,儿臣岂敢再有非分之想,万勿再提此事。”

顾明也跟着起来,含泪拜下:“求母后宽恕。”

还不等太后开口,李密咬了咬唇,又道:“先帝在时曾赏长沙、岭南、南海数地与儿为封地,如今儿臣已是开府之年,按我朝礼法该是就藩之时,儿臣请母后恩准即日赴封地就藩,以正国法。”

这话让众人都吃了一惊,不由地看向李密夫妇。

顾明珠更是惊愕地望向顾明,南海诸郡路途遥远,地势偏僻,离长安千里之遥,历来是南蛮之地,而本朝虽有皇子就藩的定例,但自太宗以来,也有嫡皇子遥领封地留在长安的惯例,如今李密却是决意就藩,更是要远走南海,实在教人不敢相信。

却只见顾明面色淡定,毫无讶异与不安,垂着头在李密身后,像是对他的决定没有反对之意。

太后仔仔细细看着拜伏在地上的李密与他身后顾明,好一会才开口:“此事之后再说吧。”

并没有反对。

没有了显王,老臣们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定夺新王,吞吞吐吐许久也没有个结论,太后不耐烦地转过头望向坐在一旁的崔丞与崔临:“崔家主与崔五郎君以为如何?”

这一次入宫救下太后,击破郑袁两家的图谋,崔家当是首功,太后对崔家也更多了几分倚重,才会将崔家父子与亲信一同留下,便是要听听崔家的意思。

崔临没有开口,修长的眉微微蹙起,眼神中有些阴郁,俊美的容颜更是冷峻几分,看也不看太后,没有半分要回答的意思。

还是崔丞欠了欠身,微微笑着:“另立新君乃是社稷根本国之大事,我等不敢多言,还请太后定夺。”

太后的脸色缓了缓,也有了些笑容:“崔家主过谦了,若非是崔家相护,今日只怕乱势难平,崔家又是世家之首,日后还要多仰仗你们。”

崔临脸色越发冷了,薄唇紧紧绷着,目光凌厉,扫过太后与几位老臣,终究在崔丞地温和一望之后不曾言语。

崔丞脸上的笑容始终不曾变过,他起身不急不慢地整理了一下衣袍,躬身拜下:“崔家听候太后吩咐。”

太后脸上最后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昂起头笑了起来:“好,不亏是百年世家之首,审时度势,也知道舍弃迂腐的守成,成就匡扶社稷的大义。”

崔丞面色平静,崔临却是脸色铁青,手紧紧攥成拳,他身旁榻席上坐着的顾明珠看得明白,脸色微微一变,忙斟了一盏茶汤亲自递过去。

崔临的手慢慢松开,目光也平静了下来,接过她送过来的茶汤,露出一点安慰的浅笑,顾明珠心下才安。

太后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便让他们都退下,独独留下了顾明珠:“明珠从博陵赶回来,郡主府怕是还未收拾妥当,就在宫中先住下吧。”

顾明珠不敢不从,屈膝应下:“是。”

太后看着她却是满目温柔:“如今我身边只剩下你和安平了,你就当陪我说说话吧。”

顾明珠想着徐司言的死,心里也是难过不已,低声应着。

第585章悲与喜(第三更)

崔临下了阶,要接过小宦送上的缰绳与马鞭时,却是忽然转身大步向着送他出来的顾明珠走来:“我过几日就来接你。”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佣兵1929

佣兵1929

山有意
现代佣兵周文意外魂穿到民国学生周文身上。他利用穿越带来的一颗佛珠的神奇功能,再加上后世带来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打造了一只武功高强、军事技术顶尖的佣兵团队。他带领这支佣兵团,历经中原大战、淞沪抗战、称雄上海滩。装备了当世最先进的各种武器,最后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带着兄弟们杀鬼子......
历史 连载 541万字
谍影:命令与征服

谍影:命令与征服

拉丁海十三郎
……特务处小萌新。庸人一个。啥都不懂。抓日谍就是开盲盒。雷达扫描。抓到谁就是谁。没事就搞钱……泡制假情报……搅动风云,幕后黑手,世界乱不乱,由我说了算。搞建设不行。但是搞破坏很行。打闷棍技术Lv99……于是……一个奇葩游走在黑暗中……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恨之入骨……走着走着,路好像走歪了?……
历史 连载 775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497万字
笼中雀

笼中雀

Miang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11-13完结总书评数1854当前被收藏数5233魏国摄政王萧骏驰,求娶齐国公主姜灵洲。姜灵洲知道,此去他乡,远嫁敌国,怕是要郁郁此生,做一只老死宅内的笼中雀。但是……萧骏驰爱妃,请出笼。姜灵洲笼里挺好的,妾身懒得出去。谁是谁的笼中雀,并不好说~一句话摄政王与他的小仙女互相驯养的故事。阅读须知1.1v1,he,双处,甜宠不虐。2.全文架空,谢绝考据。内容标签甜宠主角姜灵
历史 连载 65万字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湛二姑娘的幸福生活

温一言
湛二姑娘出身于一般官宦之家,但是耐不住有个当娘娘的姐姐,一家自此得道升天举家扎根在了大周帝都。好在爹娘给力,哥哥也厉害,家族地位稳步上升!她自己更是凭着细致体贴,聪慧能干俘获了一个天之骄子的心,让他认定了非她不可!祁王给我做个荷包。湛允好!祁王给我做件袍子。湛允好!祁王给我做盘点心。湛允好!祁王给我生个孩子。湛允你确定只要一个???这就是一个美貌姑娘凭着生活智慧赢取幸福生活的故事!本文甜宠文属性,
历史 连载 31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